医疗器械洁净度要求
医疗器械净化车间的洁净度等级划分主要依据ISO 14644-1标准及国内相关规范。ISO 14644-1标准根据每立方米空气中允许的较大粒径为0.1至0.5微米的颗粒数量,将洁净室划分为ISO 1级至ISO 9级,数字越小,洁净度越高。国内则结合医疗器械生产特点,制定了《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等标准,对洁净度等级提出具体要求。
百级适用于直接植入、介入或输入到人体动脉及静脉血管的医疗器械的生产。万级适用于直接进入或植入到人体肌肉组织、血液、骨骼等的无菌医疗器械的成品及配件的生产。十万级适用于用于人体表皮损失和黏膜的无菌医疗器械及部件的生产。三十万级适用于对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医疗器械生产环节。
对于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的器械,在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和封口等环节,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万级。对于植入到人体组织、与血液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器械,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10万级。
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环境需达到更高洁净度标准。对于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且不需要清洗的初包装材料,应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无菌物料的分装必须在局部100级洁净环境下进行。
针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等体外诊断试剂的配制、分装、包被、点膜、干燥、切割、贴膜、内包装等工艺环节,应在至少10万级洁净环境中进行操作。
净化车间应合理划分洁净区、缓冲区、非洁净区等不同区域,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流线顺畅,避免交叉污染。设备、工作台、货架等应按照一定间距布置,便于操作和清洁。
车间内应安装高效空气净化系统,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空气净化系统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能够根据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实时调整过滤效果。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车间内的空气流通顺畅,避免涡流和死角。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车间内的温湿度。一般来说,温度应控制在18°C-26°C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之间,以防止产品受潮、变形或发生其他质量问题。
所有表面、设备、工具以及人员的手部都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病毒和其他污染物的滋生。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清洁、消毒、人员进出记录等,确保净化车间的洁净度等级持续符合规定要求。
汕头中标净化工程公司:http://www.gdg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