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洁净车间达标5大核心标准
●核心要求: 这是洁净车间的“生命线”!根据生产食品的风险等级(如即食食品、婴幼儿食品要求Z高),车间需要达到相应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如十万级、万级、甚至更高)。
●标准依据: 主要依据 《GB 50687-2011 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该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区域(如裸露食品处理区、内包装区、准洁净区等)的Z低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以空气中≥0.5μm和≥5μm的尘埃粒子数为指标)。
●关键点: 必须定期进行尘埃粒子计数检测,确保悬浮粒子浓度严格控制在标准限值内。同时,空气洁净度也间接影响着微生物负载水平。
●核心要求: 严格控制空气中沉降菌、浮游菌以及关键接触表面的菌落总数(CFU)。
●标准依据: 《GB 50687-2011》同样对不同洁净度区域规定了沉降菌和浮游菌的允许限值。此外,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对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提出了总体要求。
●关键点: 必须建立完善的微生物监控计划,定期对空气、设备表面、人员手部等进行涂抹或沉降菌检测。高效过滤器(HEPA/ULPA)的完好性和定期更换是保障空气微生物达标的基础。
●核心要求: 洁净度高的区域必须维持相对正压,防止低洁净度区域的空气倒灌污染。气流组织应确保单向流(层流)或非单向流(乱流但均匀),能有效带走污染物。
●标准依据: 《GB 50687-2011》对相邻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Z小压差(一般≥5Pa,关键区域≥10Pa)和气流流型有明确规定。
●关键点: 压差计需实时监测并记录,确保压差稳定。空调净化系统(HVAC)的设计、风量平衡、回风/排风位置都至关重要。门、传递窗的密封性必须良好。
●核心要求: 维持适宜且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范围。
●标准依据:《GB 50687-2011》和《GB 14881-2013》都强调了控制温湿度的必要性。具体范围需根据生产工艺(如发酵、巧克力加工)和人员舒适度确定,常见温度控制为18-26℃,湿度为45%-65%。
●关键点: 温湿度过高易滋生微生物,过低可能影响员工操作或某些工艺(如静电)。需配备精准的温湿度监控设备,HVAC系统需具备相应的调节能力。
●核心要求: 洁净车间并非一劳永逸!严格的日常清洁消毒程序、人员行为规范(更衣、洗手、消毒)、物料进出管理、设备维护保养以及完善的监测记录体系,是维持洁净状态的根本保障。
●标准依据: 《GB 14881-2013》对人员卫生、清洁消毒、虫害控制、设备设施维护、记录管理等有全面细致的要求。这是GMP(良好生产规范)和HACCP体系的核心内容。
○人员: 是Z大污染源!必须严格执行更衣、洗手消毒流程,控制进入人数和活动。
○清洁消毒: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制定并验证有效的SOP(标准操作规程),特别是对关键接触表面。
○维护: 定期维护HVAC系统(如更换过滤器)、密封条、地面墙面等,确保设施完好。
○监控与记录: 所有清洁消毒、环境监测(尘埃、微生物、压差、温湿度)、维护活动都必须有清晰、可追溯的记录。
汕头中标净化工程公司:http://www.gdgmp.com/